デュエル・マスターズ,Duel Masters,於早期國內翻譯為 決鬥王,可是因為這樣的翻譯名稱跟遊戲王的王者稱號 Duel king有打到,所以後來翻譯都是叫決鬥大師。
 
雖說遊戲王不是第一個怪獸卡牌遊戲,但自遊戲王的怪獸卡牌於世界各地流行後,各類怪獸卡牌遊戲也是如雨後春筍般的浮出和誕生,其中比較有名的後輩如VG(cardfight vanguard)、BS(Battle Spirits)等。
 
Duel Masters卡片卡背
 
而這部Duel Masters就屬後輩之一,這部同樣卡牌遊戲為主的動畫和卡牌在國內可以說相當冷門,為何他會這麼冷門,我就帶各位看下去吧!
 
 
其實他於2005年國內的CN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有撥出過中文配音的版本,而後還出了3季,而我人只看過前面的兩季,更別說他的撥出時段是在冷門時段。
 
而這位有顆刺蝟頭的主角 王牌勝武 基本上也只在旋風管家S01-29集上有惡搞一段客串,不過依舊是欠債管家的主場
 
旋風管家S01-29集
 
 
 
他會在國內如此冷門,我想還是有很多因素要探討的,我想這跟國內怪獸卡牌幾乎遊戲王的主場肯定是脫不了關係。
 
而且要讓有玩怪獸卡片的玩家快速接受新的卡牌遊戲,那了解規則等基礎肯定是很重要的,那麼動畫的在這推廣戰略地位就顯得重要了,如果是更年輕的族群,那帥氣的怪物戰鬥場面以及營造雙方猜想對方戰術緊張氛圍肯定是要的。
 
可惜以上動畫都沒做到,造成這部動畫如此冷門原因就是戰鬥場面非常的簡陋,加上新手教學的場面也幾乎只在第一集,可問題是遊戲王即便不是在第一集看,也能對玩法略知一二,可這部你從第一集開始看甚至仔細看也不一定懂,因為裡面幾乎是許多陌生的遊戲專有術語。
 
我也是上網研究了下規則書並重新配合動畫看才搞懂裡面負責攻擊的破盾者以及負責守護防衛者的使用方式,更別說當時網路上的規則書可以說也十分水,幾乎沒付任何說明的圖示。
 
戰鬥場面非常的簡陋也可見製作組並沒有把太多製作放在心上,幾乎是把怪獸的製作花在3D CG上了,而一般的怪獸不管是攻擊還是防禦都幾乎是一張卡圖閃現一下,然後你就看對方的牌飛了,然後坐在電視機前的你就是一臉的矇,完全不知道到底是發生啥事。
 
 
這也跟他的3DCG及動畫CG轉場做得不好有關,怪物攻擊時撥放一段3DCG或卡圖閃現,然後下一秒對方的牌就飛了,造成整場戰鬥十分沒有帶入感。
 
而因為國內引進的是美英版本,所以配音是英文直譯,甚至整個動畫都是用冷笑話對話和些他們自認為好笑的過場,以及自我的吐槽,這點又是觀看時另一硬傷,甚至我之前身旁有看過的小夥伴也說:「這部應該要改走搞笑卡通。」
 
我舉幾個中配內幾個台詞
 
「好厲害!是跟少林寺的猴子學的嗎?」(去聽美英配音發現這是錯誤,把武僧monk錯當猴子monkey)
 
「可愛的小牛頭盔」(召喚無用的火焰男爵 棒讀)
 
「我討厭慢動作撥放」(某人被怪獸擊飛時)
 
「不!他有嚴重口臭」(被波夏克龍的噴射火焰吐息攻擊時)
 
「決鬥吧!狂喝吧!狂喝飲料!(just duel it)」(跟just do 的諧音梗)
 
動畫真的可以說吐槽不完,不過這卡牌遊戲的誕生時機也確實也很不是時候,雖說遊戲規則其實只要研究下還是挺完善的,也有廠商出該遊戲的盜版卡片,但畫風應該不是當時國內的觀眾或玩家會買帳的。
 
但他還是有優點可取,動畫裡面的3DCG可以說當時卡片遊戲動畫少有的,遊戲王也是在很後面採用3DCG去製作怪獸,BS也是後面的事了,決鬥王它算是開啟了先例。
 
 
 
 
他的卡片遊戲反而偏向歐美市場,裡面火屬的蒸氣龐克風格、暗屬的克蘇魯風格以及光之國的未來科技風格,這些歐美式畫風卡圖放到現在可以說十分精美寫實帥氣,有別於現在日式動漫畫風。
 
 
 
我個人曾經抽過TCG發售的正版卡包第一彈DM-01 Base Set.,因為便宜,我幾乎是直接包剩下的卡包,裡面還附有卡片拼圖,不過我最後並沒湊齊。
 
第一彈DM-01 Base Set
 
 
完整拼圖
 
 
 
他的日本的片頭曲,可是實在跟這部的動畫一樣冷門,還好當時國內引進的是歐美版
 
我真心覺得跟原始的日本OP差了檔次,所以說OP也是很重要的,歐美的OP duel masters
 
開頭就直接唱 都罵死它(duel masters) 可以說十分洗腦,跟遊戲王的美英OP一吃台丟丟 (IT'S TIME TO DU-DU-DU-DU-DU-DU-DU-DU-DUEL! )可謂一曲同工之妙
 

Who's the kid with the spiky hair?''(誰是尖尖頭髮的孩子?'')
我:武騰遊戲!?
 
 
 
arrow
arrow

    滴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