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蒸氣龐克、人文社會、動漫等區域打滾著,我絕對不是專業,但我在看到一些有趣的話題,也就會把他寫成文章,也做為我自身的心得
 
之前在想國內一直脫離不了三國,武俠、仙俠,水滸,西遊等老IP傳統,為何不做出以此另類的架空混搭的世界觀。
 
(新猴王傳奇Legend of the Monkey)
 
我對蒸氣龐克有著推廣之意,就在不久前,我在FB上問了東洋式的蒸氣龐克會是如何呢?
 
Bohui Wu很快給了我個關鍵的名詞, Silkpunk絲綢龐克,我對Silkpunk一詞也產生了興趣,不光它是龐克的新成員,更重要是我覺得它是給予東洋式的科幻甚至武俠的新樞紐。
 
在此我也謝謝Bohui Wu給我介紹了這個新名詞。
 
作者James Ng 作品“Imperial Airship”
 
 
 
 
劉宇昆的自家品牌—絲綢朋克(silkpunk)—就是朝這方向探索的文化實驗。絲綢朋克名字改自蒸汽朋克(steampunk),他解析道:「蒸汽朋克是以維多利亞時代的黃銅技術為靈感,而絲綢朋克的靈感則來自東方古典時代。絲綢朋克的技術是基於東亞文化(竹、紙、絲綢)和太平洋航海文化(椰子、羽毛、珊瑚)的有機材料,着重柔韌性、靈活性。」絲綢朋克為劉宇昆獨創,其風格在《蒲公英王朝》中最為明顯。他打趣說,《蒲公英王朝》是「絲綢與竹子版的《戰爭與和平》」,以奇幻史詩(epic fantasy)的格局來鋪敘一個類似《權力遊戲》或《魔戒》的故事。
 
「絲綢」一詞難免沾有浪漫色彩,有異化東方文化之嫌,那怎能確保絲綢朋克不落俗套?劉宇昆認為,要靠絲綢以外的朋克(punk)元素。朋克代表一種顛覆、懷疑的態度,所以《蒲公英王朝》不是要變成中國版的《魔戒》,而是透過故事來質疑所謂「東方」的文化符號,從而作出反思和活化(用劉宇昆的字眼就是reappropriation)。嚴格來說,《蒲公英王朝》不是說中國,甚至不是說中華文化,而是借東亞文化來作跳板,探討更個人化、更具知識性的命題。
 
參考資料
 
 
 
有介於絲綢龐克silkpunk參考資料並不多,所以對於絲綢龐克說說我的看法和心得。
 
像蒸氣龐克一樣,絲綢龐克採用自己的美學設計,搭配迷人的服裝,以及小工具的特色外觀。
 
其實我更想稱呼為武俠龐克(Martial Punk)
 
因為我發現這些小工具的特色很大部分出在武器上,通天神探狄仁傑、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鐵拳無敵等等,都有讓武器特化的例子
 
通天神探狄仁傑(螺旋槍殺亢龍鐧)
 
龍門飛甲(三子劍)
 
鐵拳無敵(陰陽太極雙刀)
 
 
 
 
這讓我想起國內的布袋戲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中的浪巫謠和聆牙
 
聆牙雖說於作品設定中是魔法武器,但換個觀點來說,聆牙可以說是十分有創意的精緻工具。
 
東離劍遊紀中人物和武器也有不少精緻的裝扮和小道具,而之前登場的捲殘雲,也有股海外人士來東土的感覺。
 
再說說國內的之前布袋戲中的武俠其實有些打扮也是挺龐克視覺非主流殺馬特的。
 
 
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 浪巫謠和聆牙
 
 
 
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 捲殘雲
 
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  空啼(大師 你那慘白很歌特呀)
 
從過去一些遊戲和電影,其實也能看到另一種歷史文化再架構,技術和科技的想像。
 
說起東洋式的蒸氣龐克會是如何呢?有些網友也提到了軒轅劍裡面的機械化建築。
 
另外我也發現太極零、讓子彈飛等也含這樣改造式的元素。
 
不過絲綢龐克沒有與其他成員不同,因為它沒有電源或引擎類型。 或許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它是 絲綢之路是一個從中國到歐洲的貿易網絡,賦予了中國權力。
 
 
 
 
而故事背景架構方面,或許還沒說建構成熟,應該還需要人們去建構。
 
基本上我的看法是能考究於秦始皇尋仙丹這類向外尋求新技術,這種貿易運貨為主要開端的故事。
 
或是通天神探狄仁傑這種將虛構建築在真實歷史上的推理故事。
 
但我比較能肯定的是脫離不了武俠的元素,這點來說,我覺得國內的布袋戲武俠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代表,另類架空的奇幻故事。
 
也希望絲綢龐克這一詞能成為日後布袋戲的關鍵字樞紐。
arrow
arrow

    滴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